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CIN),也称为对比剂引起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CI-AKI),是指在使用含碘造影剂进行影像学检查或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的急性肾功能损害。这种病症通常在造影剂注射后的48小时内发生,并且在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血肌酐水平升高超过基础值的25%或者绝对值上升0.5毫克/分升以上。
造影剂肾病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已知的是,造影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肾脏造成损害。高渗性造影剂可以引起肾小管内的渗透压升高,导致肾小管细胞脱水和损伤;造影剂能够减少肾内血流量,特别是肾髓质区域的血流,从而引发局部缺氧状态。造影剂还可能通过直接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等方式对肾脏造成伤害。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患者的基线肾功能状况、是否存在糖尿病、脱水状态、年龄(尤其是老年人)、同时使用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对于那些已经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或者其他风险因素的个体来说,他们更容易受到造影剂的影响而发生肾功能恶化。
临床上,造影剂肾病的表现可以从轻微的无症状性肾功能变化到严重的急性肾衰竭不等。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少尿或无尿现象,伴随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需要透析支持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CIN病例是自限性的,即它们会在一周到十天左右自行恢复,不过也有少数情况下会导致永久性的肾损害。
为了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医生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在使用造影剂前后给予充足的水分补充(水化疗法),这有助于稀释血液中的造影剂浓度并促进其从体内排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造影剂类型也很重要,低渗或等渗造影剂相比传统的高渗造影剂被认为具有更低的风险。
一旦确诊为造影剂肾病,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的,重点在于管理液体平衡、控制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并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临时的透析治疗来帮助清除体内积累的废物。
虽然造影剂肾病是一个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但通过适当的预防策略和及时的干预措施,许多患者都能够避免或减轻其影响。对于任何即将接受涉及造影剂的医学检查或治疗的人来说,了解自己的肾功能状态并与医疗团队讨论相关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