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发现方式
通常无典型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因此得名“意外瘤”。 -
患病率与人群
-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70岁人群可达6%,无明显性别差异。
- 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
-
分类与功能
- 功能性与无功能性:约70%为无功能结节,其余可能分泌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儿茶酚胺),导致高血压、低血钾、向心性肥胖等症状。
- 良恶性:多数为良性(如腺瘤、囊肿),少数为恶性肿瘤(如肾上腺皮质癌、转移瘤)。
诊断与评估
-
影像学检查
- CT/MRI可判断肿瘤大小、形态及密度,辅助鉴别良恶性(如平扫CT值≤10HU多为良性,>20HU需警惕恶性)。
- PET-CT对难以定性的病例有辅助作用。
-
实验室检查
- 检测血/尿激素水平(如皮质醇、醛固酮、儿茶酚胺)及代谢指标(血糖、电解质)。
- 功能性结节需通过药理激发/抑制试验进一步确认。
-
病理检查
仅对疑似恶性或无法手术的病例推荐活检。
处理原则
- 无功能且良性:定期随访(每6-12个月影像复查)。
- 功能性或恶性风险高:手术切除(如直径≥4cm、影像学提示恶性特征)。
- 特殊类型:如嗜铬细胞瘤需药物术前准备后手术。
注意事项
即使无症状,发现肾上腺意外瘤也需及时就医评估,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