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皮肤反应
- 疼痛:被咬处可能出现刺痛或灼热感,这是由于千足虫分泌的毒素刺激神经末梢所致。
- 瘙痒:毒素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瘙痒、红肿或皮疹。
- 红斑与水肿:毒素进入皮肤后可能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局部红斑、肿胀。
-
过敏反应
- 部分人可能对千足虫唾液中的蛋白质过敏,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等全身性过敏症状。
-
严重情况(较少见)
- 坏死组织:若毒素引发严重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呈现黑色或褐色。
- 眼部刺激:若毒素进入眼睛,可能引起结膜充血、流泪甚至短暂失明。
处理建议:
-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避免使用酒精。
- 若症状较轻,可涂抹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地奈德乳膏)缓解炎症。
- 若出现严重过敏(如呼吸困难、面部肿胀)或皮肤坏死,需立即就医。
需注意,千足虫本身无毒,但分泌物可能引发刺激或过敏,日常应避免直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