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定义
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
病因
- 感染因素: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反复感染是引起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原因。
- 理化因素:长期接触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烟雾、粉尘,以及寒冷空气刺激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使纤毛运动减弱,净化空气的能力降低,易引发慢性炎症。
- 过敏因素:有过敏体质的小儿,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后,可引起支气管黏膜过敏反应,导致支气管痉挛、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加,进而引发慢性支气管炎。
- 其他因素: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等)、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维生素 A 缺乏等,都可能增加小儿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
临床表现
- 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症状,一般为长期、反复咳嗽,常于清晨或夜间发作,运动后或遇冷空气刺激时咳嗽加重。咳嗽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为偶尔咳嗽,重者可出现频繁剧烈咳嗽。
- 咳痰: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痰或浆液泡沫性痰,当合并感染时,痰液可变为黄色脓性痰,质地较黏稠。
- 喘息:部分患儿可伴有喘息症状,呼吸时可听到哮鸣音。喘息程度也因人而异,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表现。
诊断
- 医生通常根据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来诊断小儿慢性支气管炎。一般来说,患儿有反复咳嗽、咳痰或喘息症状,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以上,连续 2 年或 2 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等),即可诊断为小儿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
-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鼓励患儿多饮水,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加强营养,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患儿的抵抗力。
-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祛痰药、止咳药、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 中医治疗:可采用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中医方法辅助治疗,以改善患儿的症状,增强体质。
预防
- 加强锻炼: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患儿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 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有过敏体质的患儿,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减少尘螨滋生;避免饲养宠物,减少花粉接触等。
-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在寒冷季节或气候多变时,要特别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受到寒冷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