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涉及多因素共同作用,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代谢机制异常
- 长期高血糖
持续高血糖导致多元醇途径激活,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并在神经细胞内堆积,引发渗透压失衡和细胞损伤。高血糖引发组织蛋白糖基化,破坏神经髓鞘和轴突结构。 - 肌醇代谢异常
高血糖抑制神经细胞对肌醇的摄取,影响磷脂酰肌醇合成,导致Na⁺-K⁺-ATP酶活性下降及跨膜信号传递障碍。 - 氧化应激与PKC激活
高血糖状态下自由基生成增多,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神经细胞膜。蛋白激酶C(PKC)激活可干扰细胞正常功能。
二、微循环障碍
- 微血管结构改变
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增生、基底膜增厚及管腔狭窄,神经组织因缺血缺氧发生退行性变。 - 血管活性因子失衡
一氧化氮(NO)减少、血栓烷素(TXA₂)与前列环素(PGI₂)比例失调,引发血管收缩及血液高凝状态,加剧神经缺血。
三、其他机制
-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
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缺乏,影响神经修复与再生。 - 免疫与炎症因素
抗神经节抗体、抗磷脂抗体等自身免疫反应,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因子参与神经损伤。 - 遗传易感性
醛糖还原酶基因、Na⁺-K⁺-ATP酶基因等遗传变异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总结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生是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神经营养失调及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糖引发的糖毒性是核心驱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