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通常不容易治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病因复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肾小球,或 HBV 直接侵袭肾组织引起的肾小球肾炎。乙肝病毒具有高度的复制性和变异性,且能长期存在于体内,很难被彻底清除,只要病毒持续存在,就可能不断对肾脏造成损害。
- 治疗棘手:
- 药物选择受限:治疗既要考虑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又要兼顾肾脏病变的治疗。但一些治疗肾炎的药物可能会影响肝功能或与抗病毒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如部分免疫抑制剂可能加快 HBV 复制和肝脏损伤,从而限制了药物的使用,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
- 治疗方案复杂:通常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如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使用这些药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高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且要密切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病情变化。
- 病情评估困难: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难以准确判断哪种疾病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以及病情发展的阶段和程度,从而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 个体差异大: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乙肝病毒的复制状态、肾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因素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不过,儿童患者的病程多呈自限性,发展为肾衰竭者较少,一般预后相对较好;而成人患者常呈缓慢进展,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