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病是一类因免疫系统功能不足或缺失导致的疾病,患者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显著下降。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遗传性)和继发性(后天性)两大类。
主要特征:
- 反复感染
患者易受细菌、病毒、真菌等侵袭,表现为频繁呼吸道感染(如肺炎)、皮肤感染或胃肠道感染,且感染难以治愈。 - 多系统受累
可能累及呼吸、消化、造血、神经等多个系统,出现功能障碍,如发育迟缓、贫血、神经系统症状等。 - 其他并发症
- 肿瘤风险增加: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易患淋巴瘤等肿瘤。
- 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分类与病因: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多由基因突变引起,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T细胞和B细胞功能缺陷)。
-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常见于HIV/AIDS(破坏CD4+T细胞)、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或放射治疗等。
治疗与管理:
- 病因治疗:如补充免疫球蛋白、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基因治疗(针对原发性缺陷)。
- 对症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采用免疫抑制剂调节免疫反应。
- 日常防护:保持卫生、均衡饮食、避免接触感染源,并定期监测免疫功能。
若出现反复感染、难以愈合的伤口或家族免疫缺陷史,建议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