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易感人群
- 细菌感染:主要由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这些细菌可通过皮肤破损、足癣感染、毛囊炎等途径侵入淋巴管。
- 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者(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激素者)、皮肤有感染灶或创伤的人群更易患病。
2.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局部表现:感染部位近侧皮肤沿淋巴管走向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质地硬且有压痛,常见于四肢(如下肢)。
- 全身症状:发热、寒战、乏力、头痛等,严重时可伴随食欲不振。
- 淋巴结反应:所属淋巴结可能肿大、疼痛,若感染扩散可形成脓肿。
3. 治疗与护理
- 药物治疗:
- 抗生素:早期使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控制感染。
- 止痛消炎: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和发热。
- 局部处理:
- 热敷或硫酸镁湿敷促进淋巴回流,减轻肿胀。
- 若形成脓肿需手术切开引流。
- 日常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加重;抬高患肢,减少淋巴水肿。
4. 并发症与预防
- 并发症: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败血症、菌血症或脓毒血症,危及生命。
- 预防措施:
- 注意皮肤卫生,及时处理伤口或足癣等感染灶。
- 增强免疫力,避免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总结
急性淋巴管炎需早诊断、早治疗,多数患者通过抗生素和局部护理可完全康复。若出现持续发热、红肿扩散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