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经炎的治疗需根据病情阶段和症状选择药物,目前尚无绝对“根治”药物,但规范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并促进恢复。以下是综合建议:
1. 急性期治疗
- 前庭抑制剂:如地西泮、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可短期(一般不超过3天)缓解眩晕和恶心,但需避免长期使用以免影响前庭代偿。
- 激素治疗: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反应,常用剂量为1 mg/kg/d,逐渐减量,疗程10-14天。
- 抗病毒药物:若明确病毒感染(如疱疹病毒),可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 补液与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维生素B族(如B1、B12)及氯化钾等。
2. 恢复期及长期管理
- 前庭康复训练:通过平衡练习、眼球运动训练等促进中枢代偿,是改善慢性头晕的核心措施。
- 促进前庭代偿药物:如倍他司汀,可长期使用(3-6个月)以加速恢复。
3. 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需结合病因(如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症状严重程度等调整方案,例如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阿莫西林等)。
- 避免自行用药:激素和前庭抑制剂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长期滥用可能掩盖病情或引发副作用。
预后:多数患者2-3周内症状显著改善,少数可能遗留慢性头晕,需持续康复训练。建议尽早就医并定期随访,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