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经炎是一种急性外周性前庭综合征,主要由前庭神经的炎性病变或功能障碍引发,以突发性眩晕为核心症状。其特点及关键信息如下:
1. 病因与机制
- 病毒感染:多数病例与病毒感染相关,约20%-80%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推测病毒(如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潜伏于前庭神经节,激活后引发炎症反应。
- 微循环障碍:部分患者存在动脉硬化、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导致前庭器官供血障碍。
- 其他因素: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或外伤也可能诱发。
2. 主要症状
- 急性眩晕:突发强烈旋转性眩晕,持续数天至数周,头部活动时加重。
- 平衡障碍:站立或行走不稳,易向患侧倾倒,无听力下降或耳部闷胀感。
-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自发性水平性眼球震颤。
3. 诊断与鉴别
- 临床评估:结合突发眩晕史、无耳蜗症状及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如肢体麻木、面瘫等)。
- 辅助检查:通过冷热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等前庭功能测试确诊,需头颅MRI排除脑卒中。
- 鉴别诊断:需与梅尼埃病、耳石症、脑血管疾病等区分。
4. 治疗与康复
- 急性期管理: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使用抗眩晕药物(如苯海拉明)及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缓解症状。
- 物理治疗:前庭康复训练(如平衡训练、视觉跟踪练习)加速功能恢复。
- 预后:多数患者数周内自愈,少数遗留长期头晕或平衡问题。
5. 好发人群
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尤其伴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
前庭神经炎虽症状剧烈,但预后良好,及时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