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药物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来选择,通常没有一种药物能单纯根治消化道出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
- 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 pH 值,促进止血和防止再出血,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等引起的出血。一般采用静脉给药,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
- H₂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能抑制胃酸分泌,对轻度消化道出血有一定治疗作用,常用于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但在活动性出血时,其效果不如 PPIs。通常口服给药,也可静脉注射。
-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常用的有奥曲肽、生长抑素。可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修复。主要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导致的消化道出血。一般通过静脉持续泵入给药。
- 止血药物:如凝血酶、云南白药等。凝血酶可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促进血液凝固,云南白药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等功效,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凝血酶通常局部给药,云南白药口服给药。
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能还需要使用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等。对于因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凝血因子等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症,自行用药可能会延误病情。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如呕血、黑便等,应立即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