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快速治疗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采取分级干预,综合最新临床实践及文献,核心措施如下:
一、基础急救措施
-
维持生命体征
- 立即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 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输注生理盐水、林格液等晶体液补充血容量;
- 监测心率、血压、呼吸等,必要时吸氧。
-
紧急输血
- 血红蛋白<70g/L或休克患者需输注红细胞悬液,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二、针对性止血措施
-
药物治疗
-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静脉给药快速提升胃内pH>6,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止血;
- 生长抑素/奥曲肽: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量,尤其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血管加压素:用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需联用硝酸甘油减轻副作用。
-
内镜下止血(黄金24-48小时)
- 明确出血点后,采用注射肾上腺素、钛夹夹闭、电凝或热探头止血,成功率>90%。
-
介入治疗
- 药物及内镜无效时,行血管造影栓塞术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尤其适用于门脉高压性出血。
-
手术干预
- 适用于大出血合并穿孔、内镜/介入治疗失败者,术式根据出血部位选择(如胃大部切除术)。
三、辅助及后续管理
-
病因治疗
- 消化性溃疡需根除幽门螺杆菌,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降门脉压力治疗。
-
营养支持
- 出血停止24小时后逐步恢复肠内营养,避免刺激性饮食。
-
并发症预防
- 防治感染、肝性脑病(肝硬化患者)及再出血,质子泵抑制剂需持续使用72小时。
分级治疗路径
出血程度 | 首选方案 | 备选方案 |
---|---|---|
轻度(黑便) | 药物止血+PPI | 内镜复查 |
中重度(呕血) | 内镜止血+PPI | 介入治疗 |
休克/难治性 | 手术/介入 | 联合治疗 |
注:所有治疗需在急诊或ICU监护下进行,同时排查NSAIDs、酒精等诱因并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