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是中医理论中的症候群,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导致的功能失调状态,并非单一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因不同,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及肾精不足等类型。
一、核心表现
- 基础症状: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尿频、性功能减退(如阳痿、早泄或女性月经不调)、精神萎靡等。
- 分型特征:
- 肾阳虚:畏寒肢冷、四肢无力、夜尿频多、水肿。
- 肾阴虚: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口干舌燥。
- 肾气虚:小便频数、神疲乏力、面色淡白。
- 肾精不足:小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脱发齿松、健忘。
二、常见诱因
- 先天因素:禀赋不足或遗传缺陷。
- 后天损耗:长期劳累、房事过度、久病未愈、情绪压力大。
- 年龄相关:中老年因生理机能衰退更易出现。
三、干预与管理
- 中医治疗:
- 药物调理:肾阴虚常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多用右归丸,肾气虚可选金锁固精丸,肾精不足可服五子衍宗丸。
- 辅助疗法:针灸、推拿等可配合改善症状。
- 生活调养:
- 避免过度劳累及熬夜,保持规律作息;
- 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
- 饮食宜温补(阳虚)或滋阴(阴虚),忌生冷辛辣。
若症状明显或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