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又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一种由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伤的疾病
1. 病因
紫癜性肾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 感染:如细菌(如β-溶血性链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和病毒(如麻疹、水痘、风疹等)感染
- 药物:如抗生素、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等
- 食物过敏:如鱼、虾、蟹、蛋、牛奶等动物异体蛋白
- 其他因素:如花粉、尘螨、油漆、疫苗接种、寒冷刺激等
2. 症状表现
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肾外症状:
- 皮肤紫癜:皮肤出现紫红色或深红色的瘀点、瘀斑或紫癜斑,通常出现在下肢、臀部、腰部等区域
- 关节症状:多发性、非迁移性关节疼痛,多发于踝关节。
- 胃肠道症状:腹痛、腹部不适、腹泻,严重时可出现便血。
- 其他: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神经系统受累(如头痛、抽搐和行为异常)。
肾内症状:
- 血尿和蛋白尿:是紫癜性肾炎的主要表现,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一个月内。
- 肾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全身水肿,甚至急性肾衰竭
3. 诊断
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 临床表现:典型的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血尿和蛋白尿等
- 实验室检查:包括尿液分析(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免疫学检查(如IgA水平)等
- 肾活检:在必要时进行,以明确诊断和评估肾损伤的严重程度
4. 治疗
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控制炎症和免疫反应
-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用于重症患者
- 免疫球蛋白:用于重症患者,特别是儿童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用于控制血压和减少蛋白尿
- 对症治疗:包括止疼药、抗过敏药、抗感染药等
- 透析和肾移植:对于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可考虑透析或肾移植
5. 预后
紫癜性肾炎的预后因人而异,轻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完全恢复,而重症患者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甚至需要长期透析或肾移植
6. 预防
目前尚无特效的预防措施,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少发病风险:
- 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
紫癜性肾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