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心脏电传导异常的疾病,主要由于心脏存在异常的附加传导通路(旁道),导致电信号绕过正常传导系统提前激动心室。以下是该疾病的详细特征:
一、核心机制
- 异常传导通路:正常电信号通过房室结传导,但预激综合征患者存在旁道(如Kent束),使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引发心电图改变和心律失常。
- 分型:分为典型预激(A型、B型)和变异型预激(如LGL型、Mahaim型),依据心电图表现和旁道位置区分。
二、病因与高危人群
- 先天性因素:多数患者存在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或遗传倾向。
- 获得性因素:炎症(如心肌炎)、退行性病变(如纤维化)或心脏结构缺陷(如室间隔缺损)可能诱发。
- 高危人群:青壮年男性、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有家族史者更易患病。
三、临床表现
- 无症状:部分患者仅通过心电图发现异常。
- 典型症状:心悸、胸痛、眩晕、晕厥,严重时出现心力衰竭或猝死。
- 并发症: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
四、诊断方法
- 心电图特征:PR间期缩短(<0.12秒)、QRS波增宽(>0.11秒)、预激波(δ波)为典型表现。
- 分型诊断:A型(胸导联QRS波均向上)提示左心室预激,B型(V1导联主波向下)提示右心室预激。
- 辅助检查:心电生理检查可明确旁道位置和类型。
五、治疗与预后
- 药物治疗:腺苷、维拉帕米等用于控制心动过速,但可能加重某些心律失常。
- 根治手段:射频消融术可消除旁道,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为推荐疗法。
- 紧急处理:严重心律失常需同步电复律或临时起搏。
- 预后:及时治疗预后良好,未干预者可能因室颤等导致猝死。
六、日常管理
- 避免诱因:减少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过度劳累。
- 定期监测:通过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病情变化。
预激综合征虽存在潜在风险,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