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静脉血流滞缓:这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长时间制动,如因病卧床、久坐、静脉曲张等,以及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的周围静脉扩张、下肢肌肉麻痹和术后卧床休息等,均可使静脉血流缓慢、淤滞,从而促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静脉壁的损伤:包括机械性损伤(如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化学性损伤(如静脉内注射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和感染性损伤(如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这些损伤会导致静脉内膜受损,血小板聚集,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有利于血栓形成。
-
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先天性高凝状态(如缺乏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等)和后天性高凝状态(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晚期癌肿等)均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从而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