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过敏症概述
真菌过敏症是指由于真菌的孢子和(或)菌丝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发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具有特异体质(如哮喘、过敏性鼻炎、遗传过敏性皮炎等)的患者更易发生真菌过敏症。
病因
- 真菌的广泛存在:真菌在自然界中含量极大,其各种产物均很微小,分布范围极广。
- 菌种类别:某些菌种如曲霉、链格孢等具有较强的变应原性,易致过敏。
- 孢子的抗原性:孢子的抗原性较菌丝强,更易引起过敏反应。
- 个体的敏感体质:个体的敏感体质在真菌过敏症的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
皮肤症状
- 过敏性皮炎:皮肤出现红斑、瘙痒,可能伴有丘疹、鳞屑等。
- 湿疹: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伴有剧烈瘙痒。
- 荨麻疹:皮肤出现风团样皮疹,伴瘙痒。
- 痒疹:皮肤出现丘疹、结节,伴剧烈瘙痒。
- 癣菌疹:可表现为汗疱疹样、湿疹样、丹毒样等多种皮疹。
呼吸道症状
- 哮喘:表现为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
- 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
- 农民肺(过敏性肺泡炎):表现为咳嗽、胸闷、气促等。
其他症状
- 胃肠道症状: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
- 神经系统症状:如周期性偏头痛等。
检查
- 皮肤试验:检测患者对真菌的过敏反应。
- 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检测患者的嗜碱粒细胞对真菌变应原的反应。
- 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E。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通过推算标本中IgE的含量,判断患者对真菌的敏感性。
- 组胺释放试验:测定患者对真菌的致敏程度。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当病史、皮肤试验、激发试验或特异性IgE检测各方面的结果吻合时,真菌过敏及致敏真菌的诊断就可以成立。
治疗
- 去除致敏真菌:治疗有关真菌病,停用致敏抗生素等。
- 药物治疗: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及对症治疗,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特异性脱敏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真菌过敏症,可采用特异性脱敏治疗。
预防
- 注意卫生: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干燥,定期通风换气。
- 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接触发霉的环境和物品,不食用发霉的食物。
- 增强免疫力:通过运动等方式增强身体免疫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真菌过敏症的发生。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