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钙血症的定义
高钙血症是指血清中离子钙浓度的异常升高,通常以血钙浓度高于2.75mmol/L为诊断标准。
病因
高钙血症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 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肾癌等,特别是晚期患者,这些肿瘤可转移至骨骼,直接破坏骨组织,将骨钙释放出来,引起高钙血症。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骨组织吸收,从而将大量钙释放出来,使血钙增高。
- 噻嗪类利尿药:可使体液排出过多,引起低血容量,使肾小管内钙再吸收增加,尿钙排出减少,导致高钙血症。
- 肾衰竭:在急性肾衰竭的少尿期,钙无法随尿排出,而沉积在软组织中,这时,低钙血症所引起的甲状旁腺激素增加可产生骨吸收,从而导致高钙血症。
-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增多,机体代谢活性增高,骨转换速度增快,骨组织吸收也相应增加,导致高钙血症。
- 肢端肥大症:为垂体功能亢进的一种,有肠道钙吸收增加,也可发生高钙血症。
- 长期的制动:如石膏固定、截瘫,使肌肉加于骨骼的应力显著减少,由于应力减少导致骨吸收增加,如果肾脏无法廓清钙,就会产生高钙血症。
- 维生素D中毒:长期服用过量的维生素D补充剂可能会使血液中的钙水平升高。
临床表现
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受起病速度和严重程度的影响,包括:
- 消化系统症状:厌食、恶心、呕吐、便秘等。
- 运动系统症状:乏力、肌肉疲劳、肌张力减低等。
- 神经系统症状:烦渴、多尿、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 泌尿系统症状:多尿、容易口渴,易发生泌尿系结石,引发肾绞痛、血尿、泌尿系感染、肾功能不全。
- 心血管系统症状: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各种心律失常。
- 呼吸系统症状:高钙血症可引起肾排尿增多和电解质紊乱,使支气管分泌物黏稠,黏膜细胞纤毛活动减弱,支气管分泌物引流不畅,易导致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治疗
高钙血症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血清钙的水平和是否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 静脉输入液体:是高钙血症的初始治疗,补液同时利尿。
- 静脉用双磷酸盐:是目前治疗高钙血症的最常用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募集、活性和存活从而减少骨的吸收。
- 降钙素:可瞬时降低血清钙的水平,可与双磷酸盐和静脉输液一起作为初始治疗阶段的辅助治疗。
- 糖皮质激素:对治疗恶性肿瘤和肉芽肿性疾病引起的高钙血症有效。
- 透析:对于那些不能耐受大量静脉输液(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透析。
预防
预防高钙血症在生活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 饮食方面:推荐富含水果、蔬菜和粗粮的饮食,要保证饮食中有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这样可以防止骨质钙流失。最好是低盐低脂肪低糖饮食,过高的盐分、糖分和脂肪都会影响钙的吸收。
- 避免长期服用过量的钙或维生素D补充剂。
-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于有高钙血症风险的人群,如老年人、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家族史的人群等。
高钙血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紊乱,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如果出现高钙血症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