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是随意运动功能降低或丧失的病理状态,属于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其核心特征表现为身体部分或全部区域无法自主活动,具体可分为以下方面:
一、定义与分类
-
医学定义
瘫痪由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疾病引发,表现为肌力减退或完全丧失。根据受损部位,可分为:- 神经源性: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如脑卒中、脊髓损伤。
- 肌源性:肌肉本身病变引起,如肌营养不良症。
- 神经肌肉接头性:如重症肌无力。
-
临床分类
- 按分布范围:单瘫(单一肢体)、偏瘫(一侧肢体)、截瘫(双下肢)、四肢瘫(全身)等。
- 按肌张力状态: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和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
二、病因与机制
-
常见病因
包括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肿瘤压迫、炎症(如脊髓炎)、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
病理机制
-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
-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及肌肉萎缩。
三、延伸含义
瘫痪在非医学语境中可比喻机构、交通系统等丧失正常功能,例如“交通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