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最快缓解症状)
- 质子泵抑制剂(PPI)
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能快速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烧心、反酸等症状。建议初始治疗剂量每日一次,疗程至少8周。 - 促胃肠动力药
如莫沙必利、多潘立酮,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促进胃排空,减少反流。需与抑酸药联用,疗程通常为8-12周。 - 黏膜保护剂
如铝碳酸镁,可在食管黏膜形成保护层,减轻反流物刺激,辅助缓解症状。
二、生活方式调整(预防复发关键)
- 饮食禁忌:避免辛辣、高脂、巧克力、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 体位管理:睡觉时抬高床头10-20cm,睡前2-3小时禁食,白天餐后避免立即平卧。
- 体重控制:肥胖者需减重,便秘者积极治疗,减少腹压升高风险。
三、手术治疗(药物无效时选择)
-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通过微创手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或需长期服药者。
- 内镜下治疗:如射频消融术、贲门松弛紧缩术等,创伤小,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四、其他辅助治疗
- 中医调理: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通过中药调节胃肠功能,缓解症状。
- 心理干预:焦虑、抑郁可能加重病情,必要时可联合抗焦虑药物。
注意事项:
- 药物需遵医嘱足疗程使用,不可自行停药。
- 若症状反复或出现吞咽困难、呕血等,需及时就医排除并发症(如食管狭窄、溃疡)。
提示:个体差异较大,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结合生活方式调整与药物干预,实现快速且持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