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特点
婴幼儿腹泻又称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夏秋季节高发的急性胃肠道疾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变稀薄,可能伴随发热、呕吐、脱水等症状。2岁以下婴幼儿因免疫和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善,更易患病。
2. 常见病因
- 感染因素:包括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
- 非感染因素:如喂养不当(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过敏、气候变化(腹部受凉或过热)、乳糖不耐受等。
- 其他:肠道外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药物副作用(滥用抗生素)等也可能诱发。
3. 典型症状
- 轻度腹泻:每日排便5-8次,大便呈黄绿色稀糊状,可能伴轻微发热或呕吐。
- 中重度腹泻:每日排便达10次以上,水样便且酸臭,可能伴随高热、精神萎靡、脱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
- 严重并发症:长期腹泻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甚至休克。
4. 应对建议
- 轻度腹泻:调整饮食(如米汤、糖盐水替代奶类),注意补液。
- 中重度腹泻:需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 日常防护: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部受凉,母乳喂养可降低感染风险。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高烧、血便、严重脱水),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