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全身性症状,其特点如下:
一、定义与病因
- 基本定义
病毒性肺炎是由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及肺泡上皮细胞,导致肺间质和实质的炎症反应,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引起。 - 常见致病病毒
包括流感病毒(首位)、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等。近年新变异病毒如H1N1、SARS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也可引发重症。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者排泄物或密切接触传播。
二、症状表现
- 全身症状
- 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
- 部分患者出现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 呼吸道症状
- 干咳、少痰或无痰,伴咽痛;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
- 重症表现
- 可能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或病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尤其在高危人群中。
三、高危人群与流行病学
- 易感人群:2岁以下婴幼儿、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及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
- 流行特点:冬春季节高发,可散发或暴发流行,具有传染性。
四、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
- 对症支持:卧床休息、补液、退热等。
-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但特效药物有限。
- 重症救治:需呼吸机辅助、综合治疗,甚至抢救措施。
- 预后
- 多数轻症患者可自愈或经治疗后康复;重症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
五、预防措施
- 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
- 增强免疫力:锻炼身体、改善营养,减少吸烟及二手烟暴露。
- 公共卫生:流行期间避免人群聚集,必要时隔离感染者。
总结
病毒性肺炎是病毒侵袭肺部导致的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轻症可自愈,重症需及时干预。预防措施对降低感染风险至关重要,尤其在易感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