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能依赖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ADTdpVT)的诊断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及遗传学依据,具体如下:
一、主要诊断依据
-
心电图特征
- Q-T间期延长:
男性≥0.45秒、女性≥0.46秒(静息状态下)。运动或应激时Q-T间期进一步延长。 - T波与U波异常:
发作间歇期可见T波宽大、切迹或双向,U波明显增大。 - 尖端扭转性室速(TDP)发作表现:
QRS波群振幅和形态围绕等电位线周期性扭转,频率常为160~250次/分,可自行终止或进展为室颤。
- Q-T间期延长:
-
临床表现
- 晕厥或猝死:
常由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恐惧等),发作前可有心悸、黑曚,发作时伴意识丧失、抽搐。 - 家族史:
部分患者有家族性猝死史或遗传性长Q-T综合征(如Romano-Ward综合征、Jervell-Lange-Nielson综合征)。
- 晕厥或猝死:
二、辅助诊断条件
- 基因检测:
明确存在KCNQ1、KCNH2、SCN5A等基因突变导致的离子通道异常。 - 动态心电图监测:
捕捉TDP发作及Q-T间期动态变化,排除间歇依赖性TDP。 - 激发试验:
运动试验或肾上腺素激发可诱发Q-T间期延长及TDP发作。
三、鉴别诊断要点
需与以下疾病区分:
- 间歇依赖性TDP:Q-T间期延长多由电解质紊乱或药物引起,发作与心动过缓相关。
- Brugada综合征:特征性右胸导联ST段抬高,无Q-T间期延长。
- 其他多形性室速:如心肌缺血或心肌炎继发室速,无遗传性Q-T间期延长表现。
四、诊断流程建议
- 有晕厥或猝死史者,优先行静息及动态心电图评估Q-T间期及T波形态。
- 结合家族史及基因检测明确遗传学异常。
- 排除继发性Q-T间期延长(如药物、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