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兴奋药中毒的治疗需根据中毒程度和阶段采取综合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一、紧急处理
-
清除毒物
- 催吐:适用于中毒早期且意识清醒者,可用手指刺激咽喉部诱导呕吐。
- 洗胃:中毒6小时内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减少药物吸收。
- 导泻:洗胃后口服硫酸钠导泻,促进肠道残留药物排出。
-
减少吸收
- 活性炭吸附:口服活性炭可吸附未吸收的毒物,需在洗胃后使用。
二、药物治疗
-
镇静剂
-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用于控制中枢过度兴奋引起的抽搐、躁动。
- 巴比妥类(如速效巴比妥):严重兴奋时需静脉给药,抑制神经兴奋性。
-
解毒剂
- 纳洛酮:适用于阿片类或其他中枢抑制性药物混合中毒,可拮抗毒性作用。
- 阿托品:用于有机磷类中毒合并中枢兴奋症状,需根据中毒类型选择。
三、支持治疗
-
维持生命体征
- 吸氧:改善缺氧状态,预防脑水肿。
- 静脉补液:使用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
血液净化
- 血液透析/灌流:严重中毒或常规治疗无效时,可通过血液净化清除血中毒物。
四、并发症管理
- 呼吸抑制: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 高热:物理降温联合药物控制体温。
治疗原则
- 早期干预:中毒后需立即就医,4~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佳。
- 个体化方案:根据药物种类(如可拉明、苯丙胺等)调整解毒剂和镇静剂的选择。
- 多学科协作:严重中毒需急诊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联合处理。
注:以上措施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