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节律紊乱综合征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 恶心、呕吐:常在进食后发生,有时伴有呕吐物中含有胆汁。
- 腹痛:多为上腹部疼痛,呈间歇性发作。
- 腹胀:由于胃肠道蠕动过快,食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缩短,导致腹胀。
- 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
检查
- 胃电图:可记录到胃电节律紊乱。胃排空测定均有不同程度的胃排空功能障碍,主要是排空延缓。
- 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肠道黏膜的病变,有助于诊断。
- X线检查:可观察胃肠道蠕动情况,有助于诊断。
- 胃液分析:可检测胃酸分泌量,有助于诊断。
- 胃肠道功能检查:如胃排空试验、肠动力检测等。
诊断标准
有明显胃病临床症状的患者,具有胃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疾病以及其他能够导致胃节律紊乱的全身性疾病,胃电图检查有各种胃电节律异常,即可诊断胃节律紊乱综合征。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其他胃肠器质性疾病相鉴别,如胃溃疡、胃炎等。
治疗
- 积极治疗原发病:胃节律紊乱综合征不是孤立的一种病征,是由胃和全身的各种功能性、器质性疾病所伴发,故治疗原发病很是重要。
- 药物治疗: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以及胃生物电反馈治疗可有一定效果。
- 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进食过快、过饱,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预防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 定期进行胃肠道检查,早期发现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