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学史
患者发病前需有蜱叮咬史或曾前往埃利希体病流行地区(如夏秋季蜱活动频繁区域)。部分病例可能无明确蜱咬史,但流行病学暴露是重要提示。
二、临床表现
- 急性起病:突发寒战、高热(常伴缓脉)、剧烈头痛、肌肉疼痛、乏力、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
- 体征:多数患者无明显体征,少数可能出现皮疹(斑疹、丘疹或出血疹)或黏膜出血点。
- 重症表现:老年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肾衰竭、脑膜炎、DIC、全血细胞减少等严重并发症。
三、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单核细胞比例相对增高。
- 肝功能:转氨酶(ALT/AST)显著升高,病程第1周即可达高峰。
- 血涂片: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内发现桑葚状包涵体(特征性表现),可初步支持诊断。
四、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
- 病原体检测:
- 血涂片染色:直接观察桑葚状包涵体(需经验丰富的实验室人员)。
- PCR扩增法:检测血液中埃利希体DNA,是早期确诊的金标准,敏感性高且可区分病原体种类。
- 病原体分离培养:耗时长,临床少用。
- 血清学检测:
-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特异性抗体(IgM/IgG),抗体滴度在病程第3周后升高,适用于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筛查抗体,但需结合其他方法确认。
五、诊断流程
- 疑似病例:流行病学暴露史 + 发热等典型症状 + 血涂片发现桑葚状包涵体。
-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基础上,结合血常规、肝功能异常及血小板减少。
- 确诊病例:病原体检测(PCR或病原体分离)或血清学抗体检测阳性。
六、鉴别诊断
需与莱姆病、落基山斑点热、巴贝斯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蜱传疾病及病毒性肝炎、脑膜炎等鉴别,尤其注意埃利希体病无特异性皮疹且病程进展快。
注意事项
- 早期诊断:PCR检测在发病1周内即可检出病原体,是关键手段。
- 治疗提示:确诊后需尽早使用多西环素(成人100mg bid,疗程7-14天),延误治疗可能增加重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