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药物干预措施
- 热敷腹部: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孩子肚脐周围,可缓解肠痉挛和胀痛。
- 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和排气,每次5-10分钟。
- 调整饮食:少量多餐,避免生冷、辛辣、高脂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如罗伊氏乳杆菌)调节肠道菌群。
- 心理疏导:关注孩子情绪压力,通过沟通、游戏等方式缓解焦虑,避免因紧张加重腹痛。
2. 药物辅助治疗
- 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素片等,改善肠道菌群平衡。
- 中成药调理:小儿化食丸、大山楂丸等助消化药物,需遵医嘱使用。
- 消化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等。
3. 日常护理建议
- 规律作息,避免暴饮暴食,餐后适当活动促进消化。
- 若疼痛频繁或加重,建议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如肠套叠、胃炎等)。
注意: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若孩子出现持续呕吐、发热或血便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