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吸氧支持
针对呼吸困难患者,需及时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5%。重症者需配合无创通气或机械通气。 -
营养与生活管理
- 清淡饮食:优先选择易消化的蛋白质(瘦肉、豆制品)、富含维生素的蔬果(胡萝卜、苹果),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 环境调节:保持室温18-22℃、湿度60%,每日通风2-3次。
- 皮肤护理:皮肤破溃处用3%双氧水清洁后,涂康复新液促进愈合。
二、药物治疗
-
核心抗菌方案
- 首选药物:青霉素G(100万-200万U/kg/d,分次静注),联合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1mg/kg/d)增强杀菌效果。
- 替代方案: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四环素(500mg q6h)或氯霉素(50mg/kg/d),但需注意骨髓抑制风险。
-
对症药物
- 解热镇痛:扑热息痛(0.3-0.6g/次,每日≤2g)控制高热。
- 祛痰镇咳: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600mg/次,每日2-3次)联合复方甲氧那明(2粒/次,每日3次)。
- 并发心衰:洋地黄(0.125-0.25mg/d)联合利尿剂(氢氯噻嗪25mg/d)。
三、特殊治疗
-
免疫增强
重症患者可加用胸苷素等免疫调节剂,提升机体抗感染能力。 -
并发症处理
- 呼吸衰竭:及时气管插管,肺复张术改善氧合。
- 败血症:联合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经验性治疗。
四、注意事项
-
严格隔离
确诊后需单间隔离至症状消失,分泌物培养阴性,防止接触传播。 -
监测与随访
- 每日监测生命体征、血常规及CRP/PCT水平。
- 治疗疗程至少2-3周,停药需满足:体温正常72小时、影像学吸收。
-
预防措施
- 避免接触病畜及污染产品,牧民/农民需加强防护。
- 高危人群可接种炭疽减毒活疫苗。
提示:该病进展迅速,24-48小时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一旦出现高热、咳血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