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疝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病史
- 症状:多数表现为慢性单纯性、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症状,病史较长,发病缓慢,且可反复发作。
- 手术或外伤史:对于继发性腹内疝,有明确的手术或外伤史。
临床表现
- 腹痛:继发于腹部手术后的内疝有剧烈腹痛,伴有绞窄性肠梗阻症状,腹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重。
- 呕吐和便秘:高位内疝有频繁呕吐及便秘。非嵌顿性腹内疝则多无恶心、呕吐和便秘。
- 腹胀及包块:低位肠管的嵌顿性腹内疝可引起腹胀。偶可在上腹部形成包块及局限性腹胀。
- 腹部手术后内疝:多发生于肠功能恢复并开始进食时,可突发剧烈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并有面色苍白、脉率加快及四肢发凉等休克症状和腹膜刺激征。
辅助诊断
- X线钡剂造影:有助于内疝的诊断,并可明确内疝的部位和类型。肠梗阻形成后,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出多个液平。
- 肠系膜血管造影:血管影像可辅助诊断。
- B超检查:可在腹内某一部位探测到异常积气,或见一团小肠襻聚集在一起。
- CT扫描: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腹内疝的直接征象,如疝囊和疝内容物。CT还可以评估腹内疝的并发症和伴发病变。
- MRI检查:无辐射,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清晰地显示疝内容物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剖腹探查
- 手术探查:当确有某种肠梗阻存在时,如恶心、呕吐、肠鸣音亢进、肠道出血及腹内某个部位有异常隆起时,应及时做剖腹探查术,并可确诊是否为腹内疝及其部位和类型。
通过综合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诊断结果,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腹内疝的诊断,并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