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洗方法
被叮咬后应尽快用碱性肥皂水(pH值9-10)冲洗叮咬部位,持续15分钟左右,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减轻蚊虫唾液中的酸性物质刺激,缓解瘙痒和红肿。但需注意,若皮肤已破损出血,应避免直接冲洗,需先清洁伤口并消毒。 -
后续护理
- 冷敷止痒:可用毛巾包裹冰块或湿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0-20分钟,减少炎症反应。
- 避免抓挠:抓挠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可轻拍或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 药物干预:若红肿严重或出现过敏反应(如大面积肿胀、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或局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
-
特殊情况处理
若叮咬后出现高热、寒战等疑似登革热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申报旅行史。婴幼儿、孕妇等敏感人群建议稀释驱蚊产品使用,避免直接接触刺激性化学物质。
碱性肥皂水是紧急处理的有效手段,但需结合症状严重程度采取进一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