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性肺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等多维度评估,具体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 呼吸系统症状:持续性或间歇性发热、干咳或咳痰(痰液可为白色、黄色或带血)、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胸痛等。
- 全身症状: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二、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
- 免疫学评估:免疫球蛋白水平(如IgG、IgA、IgM)、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补体检测等,明确免疫缺陷类型。
- HIV检测:用于排除或确诊获得性免疫缺陷相关肺炎。
三、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显示肺部浸润性阴影(双侧对称分布为主)、肺纹理增粗、炎症渗出或新发结节影。
四、病原学检查
通过痰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血培养或核酸检测,明确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
五、鉴别诊断
需排除肺结核、肺癌、肺水肿等其他肺部疾病,结合病理活检或特异性标志物检测(如肿瘤标志物)进行鉴别。
六、肺功能评估
肺通气功能(如FEV1/FVC)和弥散功能检测,评估肺损伤程度。
附注
- 诊断要点:免疫功能异常(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结合肺部感染证据(病原体+影像学)为确诊核心。
- 特殊人群: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HIV感染者需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