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毒诊断标准
痰毒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具体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
局部症状
- 初期:患处结块如鸡卵,色白肿胀,灼热疼痛,活动度差,常见于颈部两侧、颌下、耳后等部位。
- 成脓期:发病约7-10天后,肿块皮色发红,肿势高突,疼痛加剧呈“鸡啄样”,按之有波动感;溃后流黄白稠脓,肿痛渐消,约10天愈合。
- 伴随症状:淋巴结肿大、皮肤疖痈等。
-
全身症状
- 恶寒、发热、头痛、口干、便秘、尿赤等。
二、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痰培养可能发现致病菌。
-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显示肺部炎症、脓肿等病变。
- 痰液分析:痰液粘稠度分度(Ⅰ-Ⅲ度),结合颜色、质地判断感染程度。
三、鉴别诊断
- 痄腮:双侧腮部漫肿,无化脓倾向,7-10天自愈,具传染性。
- 擧核(慢性淋巴结炎):肿物较小、活动度好,无化脓及全身症状。
四、辨证分型(中医)
- 风热痰毒:颈部肿块伴恶寒、发热、咽痛。
- 肝郁痰火:腋下肿块伴胸胁痛、口苦。
- 湿热蕴结:腹股沟肿块伴小便黄赤、苔黄腻。
五、病史采集
需询问近期感染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史及头面部疮疖、口腔感染等诱因。
注: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排除相似疾病,并结合中医辨证分型以提高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