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腺瘤的诊断标准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等。以下是具体的诊断标准:
-
临床症状:
- 患者常常无任何不适,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 肿瘤直径一般不超过5厘米,呈圆形或卵圆形,活动,质地较软,与皮肤无粘连。
-
影像学检查:
- 锝-99m放射性核素扫描:显示出“热”结节,这是嗜酸性腺瘤的一个典型特征。
- CT和MR表现:肾嗜酸性细胞腺瘤在CT和MR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如CT平扫显示密度均匀或有点状钙化、星状瘢痕组织,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等;MR检查中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等。
-
病理学检查:
- 光镜观察:肿瘤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包膜且较完整,剖面呈棕色,无囊性变、出血或黏液样区域。
- 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阳性率高,而广谱细胞角蛋白(AE1/AE3)、黑素相关蛋白(melan-A)、抑制素-α(inhibin-α)、CD10、P53以阴性为主。
- 电镜检查:嗜酸性腺瘤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
嗜酸性腺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病理学检查发现。在确诊过程中,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来做出准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