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期治疗
- 静脉葡萄糖输注:急性低血糖发作时需立即静脉输入25%葡萄糖溶液,症状缓解后改为低浓度葡萄糖液维持,同时监测血糖调整剂量。
二、长期维持治疗
-
饮食管理
- 生玉米淀粉疗法:作为核心治疗,剂量为1.75-2g/(kg·次),每4-6小时一次,与凉开水按1:2比例冲服,避免与乳糖、蔗糖同服。
- 饮食结构:碳水化合物占60%,限制乳糖、果糖、蔗糖摄入;增加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肉)和健康脂肪(如坚果、鱼油),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
- 喂养频率:婴儿每2-3小时喂养一次,儿童每4-6小时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
-
药物治疗
- 别嘌醇:用于控制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抑制尿酸生成。
- 降脂药物:如洛伐他汀,改善高脂血症。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保护肾功能。
-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升中性粒细胞水平,预防感染(适用于Ⅰ-b型)。
三、手术治疗
- 肝移植:适用于血糖控制差、肝腺瘤恶变或严重肝损伤患者,可显著改善代谢紊乱。
- 肾移植:针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
四、其他支持治疗
- 纠正代谢紊乱:及时处理酸中毒、高乳酸血症,必要时补充磷酸盐。
- 定期监测:包括血糖、肝肾功能、血脂及生长发育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五、前沿进展
近年研究显示,酶替代治疗和基因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取得进展,未来可能成为新型治疗手段。
糖原贮积病Ⅰ型需个体化综合管理,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建议在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协作下制定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