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具体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 结核中毒症状:长期低热、盗汗、食欲减退、消瘦等;
-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出现嗜睡、烦躁、惊厥或昏迷;
- 婴幼儿可能以急性起病(如惊厥)为首发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 脑脊液分析(关键指标):
- 压力增高,外观混浊或呈毛玻璃样;
- 白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升高,葡萄糖及氯化物降低;
- 结核菌涂片或培养阳性可确诊,但阳性率低。
- 结核菌素试验(PPD)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结果提示结核感染。
三、影像学检查
- 头颅CT/MRI:显示脑膜增强、脑积水、脑实质病变(如脑梗死)或基底池渗出;
- 胸部X线/CT:发现肺部结核病灶可辅助诊断。
四、其他辅助诊断方法
- 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快速检测脑脊液中结核菌DNA,敏感性较高;
- 血液检查:血沉增快、结核抗体阳性等非特异性指标可参考。
五、诊断要点
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临床表现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特征;
- 脑脊液生化及细胞学异常;
- 影像学或病原学检查支持结核感染。
注: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若高度疑似但病原学证据不足时,可结合流行病学史及治疗性抗结核药物反应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