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干预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轻度患者可通过头高位、鼓励咳嗽和深呼吸改善气道通畅;中重度患者需气管插管或切开,确保有效通气。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观评估气道损伤程度,指导治疗。
-
氧疗与机械通气
- 根据缺氧程度选择鼻导管、面罩吸氧或高流量氧疗,重度患者需机械通气以维持氧合。
-
药物治疗
-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缓解气道痉挛,抗生素预防感染,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 祛痰剂(如氯化铵)帮助排痰,必要时痰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
-
手术治疗
- 严重病例需气管成形术、肺叶切除术等,清除异物或修复损伤。
二、日常调理与康复
-
营养支持
- 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蔬菜汤),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 少食多餐,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500ml,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
-
呼吸功能训练
- 缩唇呼吸:鼻吸气后缓慢缩唇呼气,吸呼比1:2,每日2-3次。
- 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增强膈肌力量。
- 吹气球、全身性呼吸体操等改善肺通气。
-
体位与活动
- 早期抬高床头30°-45°,逐步过渡到坐位、站立,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 进行肩、肘、髋、膝等关节活动度训练,结合四肢肌力锻炼(如握力训练、步行)。
-
心理与生活调整
-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压力过大,保证充足睡眠。
- 戒烟并远离烟雾环境,减少呼吸道刺激。
三、注意事项
- 定期复查:监测肺功能及炎症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预防感染: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人群。
通过综合治疗与科学调理,可有效改善肺功能,促进康复。具体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个性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