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和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病因
疟疾肾病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发病的主要诱因是疟原虫。疟原虫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肾脏,引起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炎症。
发病机制
疟疾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有关。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恶性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0.45%。其发病与急性血管内溶血、血容量减少、血液粘滞度增高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因素有关。
- 急性可逆性肾损害:在免疫荧光下,可见IgM(为主)、IgG及C3在基膜内皮下及系膜区沉积。电镜下见电子致密沉积物,部分可找到疟原虫抗原。
- 慢性进行性肾损害:疟疾所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损害,亦可在肾组织中检出疟原虫抗原。近年来认为三日疟肾病可能属自身免疫反应。
临床表现
疟疾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和水肿,4种疟疾均可并发此症,但以三日疟较多见。
- 疟疾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有高热、大量出汗、摄入水量不足导致有效血容量降低,继而代偿性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肾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肾血流量明显降低,则可引起或加重肾功能不全。
- 疟疾所致的慢性进行性肾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通常为三日疟并发肾病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在三日疟病情控制后3周内出现典型肾性水肿,甚至产生胸腔积液、腹水,伴有肝、脾大及贫血。在水肿消退后,可持续存在蛋白尿及出现肾功能损害和高血压。少数为急进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
疟疾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疟疾治疗和肾病治疗。对于疟疾的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氯喹、奎宁、蒿甲素等,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原体的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还需要注意休息、补充水分和调整饮食。 对于肾病的治疗,首先要控制病情,减轻肾脏的负担。常用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还需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合并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严重病情下,可能需要进行肾脏透析或肾移植等手术治疗。
预后
疟疾肾病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及时性。早期治疗轻症可以阻止感染变得严重。出现重症者应立即接受紧急护理。
疟疾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和管理,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如果您有任何关于疟疾或疟疾肾病的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