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
-
局部红肿瘙痒
多数虫咬后会出现纺锤形鲜红色风团样损害,中央常有水疱或伪足,伴明显瘙痒。隐翅虫叮咬后可能形成水肿性红斑,伴随密集丘疹、脓疱,灼痛感明显。 -
疼痛与灼热感
红火蚁蜇咬会导致剧烈疼痛,伤口周围红肿、丘疹或水疱,严重时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蜂类叮咬则可能伴随针刺样疼痛和局部发热。 -
过敏反应
部分人可能出现全身性过敏症状,如荨麻疹、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需警惕过敏性休克风险。
严重症状需警惕:
- 若咬伤后出现发热、呕吐、意识模糊或皮肤大面积糜烂,可能提示感染或虫媒传染病(如莱姆病、蜱传脑炎等),需立即就医。
- 隐翅虫体液接触后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皮肤坏死或瘢痕。
紧急处理建议:
- 清洁伤口:用肥皂水冲洗叮咬处并冷敷,避免抓挠。
- 避免刺激:隐翅虫叮咬后切勿拍打,蜂类蜇伤需拔除毒刺。
- 及时就医: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全身反应,应尽快就诊。
预防措施:
- 远足时穿长袖衣裤,避免接触草丛、蚁巢等高风险区域。
- 随身携带防蚊虫喷雾,减少叮咬概率。
若症状轻微,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药膏缓解;但若无法判断虫类或症状严重,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