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需采用个体化综合方案,结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及基础疾病管理。以下为分项说明:
一、药物治疗
- 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可减慢心率,延长舒张期充盈时间,改善心肌供血。钙通道阻滞剂(如非洛地平、地尔硫䓬)能降低心脏后负荷,缓解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 缓解症状
利尿剂(如螺内酯、呋塞米)可减轻水肿和肺淤血,但需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低血压或电解质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并延缓疾病进展。
二、生活方式干预
- 饮食管理
低盐(每日钠摄入<2g)、低脂饮食,增加蔬果摄入,控制体重以减轻心脏负担。 - 运动与情绪调节
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可提高心肺功能,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或抑郁加重病情。 - 戒除不良习惯
严格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
三、基础疾病控制
- 高血压/糖尿病管理
通过降压药(如ACEI类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糖尿病患者需维持血糖稳定。 - 肥胖/睡眠呼吸暂停干预
减重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可改善心脏负荷及缺氧状态。
四、手术治疗(特定患者适用)
- 器械植入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适用于存在严重心律失常或收缩不同步的患者。 - 瓣膜/结构性心脏病手术
瓣膜置换术或肥厚型心肌病介入治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
五、长期监测与康复
- 定期随访
每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监测体重变化及症状进展。 - 心脏康复计划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训练、呼吸训练及心理支持,降低再住院风险。
注:治疗需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合并症及药物耐受性动态调整,无单一“最佳”方案,需医患密切配合实现长期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