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标准需综合以下多维度评估:
一、病史采集
- 明确异物吸入史:约80%病例可通过详细询问发现明确呛咳或误吸异物经历,常见于进食或口含异物时突发哭闹、大笑等。
- 突发症状:突然出现的剧烈呛咳、呼吸急促或面色青紫等急性表现,是重要线索。
二、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剧烈呛咳:异物进入气道瞬间引发刺激性呛咳,可能伴随呕吐或憋气;
- 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费力、喘鸣音或口唇发绀,严重者出现窒息;
- 声音变化:声嘶、喉鸣或发声困难,提示异物卡在声门或主气管。
-
体征表现
- 局部呼吸音减弱:异物侧胸部呼吸运动受限,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 并发症体征:长期异物滞留可导致反复肺炎、肺不张,表现为发热、咳脓痰等感染征象。
三、影像学检查
- X线/胸透:可发现纵隔摆动、肺气肿或肺不张等间接征象,金属异物可直接显影;
- 胸部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异物位置、大小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尤其适用于非金属异物;
- 支气管镜:既是诊断金标准,也可直接取出异物,适用于高度怀疑但影像不明确的病例。
四、鉴别要点
- 无症状期:部分异物进入支气管后症状暂时缓解,需结合病史和影像动态观察;
- 非典型病程:长期慢性咳嗽或反复呼吸道感染需警惕隐匿性异物残留。
注:诊断时需优先排除急性喉炎、哮喘等疾病,并强调病史结合影像及内镜的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