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长时程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困难者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
1. 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是指窦性激动在传导过程中受阻,分为三度:
- 一度窦房阻滞:窦性激动在传导过程中传导缓慢,但全部的窦性激动均能传入心房。由于体表心电图无法显示窦房结电位,因此无法确立第一度窦房阻滞的诊断
- 二度窦房阻滞:
- I型(文氏型):表现为窦性激动在传导过程中传导速度进行性减慢,直到完全被阻滞不能传入心房。其心电图特点为PP间期逐渐缩短,直至一次P波脱落(出现一较长无P波的间隔)
- Ⅱ型:随着一至数次窦性激动传至心房,发生一次P波脱落。其心电图特点为窦性心律时,基本匀齐的PP间期中,突然出现一个长间歇,长间歇恰是原来窦性心律PP间期的整倍数
- 三度窦房阻滞:无法与窦房静止鉴别,心电图上无窦性P波
2. 心房内传导阻滞
- 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为P波加宽、出现双峰、切迹、错折、正负双相等多种形态
- 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为局限性区域异位P’或F、f波,小而尖,按其固有频率在心电图中出现,与窦性P波互不干扰,与QRS波群无任何关系
3.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传导系统之间的传导障碍,分为三度:
-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为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但PR间期在成人超过0.20秒,老年人超过0.21秒,儿童超过0.18秒
-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 二度I型(文氏现象):心电图特征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P波后脱落一个QRS波。脱落后的第一个RR间距较其前的RR间距为长
- 二度Ⅱ型: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激动在房室间呈比例的下传
-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指房室间传导比例达到3:1以上,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固定,可延长或正常,激动在房室间呈3:1及其以上的比例传导
- 几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为P波有规律地出现,但绝大多数不能下传,仅偶有可以下传到心室者,PR间期正常或延长
-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为P波与QRS波无关,各按自己的频率出现,心房率大于心室率,QRS波形态可近似正常或宽大畸形
4. 室内传导阻滞
- 右侧束支传导阻滞: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为V1、V2导联呈rSR’型或宽大而有切迹的R波,V5、V6导联呈qRS或RS型,S波深宽,QRS时限大于0.12秒
- 左侧束支传导阻滞: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为V1、V2导联呈QS或rS型,V5、V6导联呈R型,R波宽大,QRS时限大于0.12秒
总结
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症状、体征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尤其是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以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