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诊断,确诊需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
二、诊断标准
1. 疑似病例
- 流行病学史:冬春季节发病(2-4月为高峰),1周内有流脑患者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疫情流行;既往未接种流脑疫苗。
- 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如克氏征、布氏征阳性)等。
-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CSF)压力增高,外观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显著升高(可达1000×10⁶/L以上),以多核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减少,蛋白升高。
2. 临床诊断病例
- 满足疑似病例条件,并伴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或瘀点组织液/脑脊液涂片发现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
3. 确诊病例
- 确诊需满足以下任一项:
- 病原学检测:血液、脑脊液或瘀点组织液培养分离出脑膜炎奈瑟菌。
- 核酸检测: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DNA片段检测阳性。
- 血清学检测: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抗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
三、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区分:
- 其他细菌性脑膜炎(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无皮肤瘀点/瘀斑,脑脊液以单核细胞为主。
- 结核性脑膜炎:病程缓慢,脑脊液以淋巴细胞为主,抗酸染色阳性。
-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脑脊液无脓性改变,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
四、实验室检查要点
-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80%-90%以上)。
-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常>200 mmH₂O),外观浑浊,白细胞数>1000×10⁶/L,糖和氯化物降低,蛋白升高。
- 病原学检测:优先采集瘀点组织液或脑脊液进行涂片染色、培养或核酸检测。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婴幼儿:颅内高压表现不典型(如前囟隆起),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 老年人:症状隐匿,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预后较差。
建议结合临床实际,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