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肌病(即高血压性心脏病)属于严重疾病,其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病程发展与心脏结构改变
- 长期血压失控导致不可逆损伤
该病由长期高血压未有效控制引起,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持续高压使左心室代偿性肥厚,逐渐发展为心肌弹性丧失、心室腔狭窄及舒张功能减退。 - 影像学异常表现
心脏彩超可见室间隔及心室壁增厚,心电图显示左心室高电压伴劳损,提示心肌劳损。
二、进行性临床症状
- 早期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活动后气短等非特异性症状。 - 晚期心功能衰竭
病情进展后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衰体征,急性发作时可伴濒死感及咳粉红色泡沫痰。
三、高危并发症
- 心血管系统损害
易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如房颤),严重时导致心肌梗死。 - 全身性风险
高血压性心脏病与冠心病、脑卒中存在协同作用,显著增加血栓栓塞及多器官衰竭风险。
四、预后与治疗关键
- 预后差异大
早期诊断并有效控制血压可延缓病程,但已发生的心肌结构损伤不可逆;未规范治疗者5-10年内可能进展至终末期心衰。 - 综合管理措施
需通过药物降压(如ACEI/ARB类药物)、限盐饮食、规律监测血压及定期心脏评估(如超声心动图)进行干预。
高血压性心肌病需高度重视并及时干预,以避免不可逆心脏损害及致命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