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史与症状
- 患者多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严重肝功能不全等基础肝脏疾病史。
- 临床表现包括:
- 肾脏损害表现:如水肿、少尿、蛋白尿、血尿,部分患者出现血压升高。
- 肝功能异常表现:如黄疸、腹水、肝掌、蜘蛛痣等。
- 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能出现肝性脑病或昏迷。
-
体格检查
- 肝病面容、黄疸、肝脾肿大、腹水、四肢水肿等体征。
- 肾脏相关体征如眼睑或下肢浮肿。
-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 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管型尿、镜下血尿等。
- 血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肝功能指标(ALT、AST)、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等。
- 病毒学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如HBsAg、HBV-DNA)阳性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有诊断意义。
- 免疫学检查:血清IgA升高、补体C3下降等提示肝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可能。
- 影像学检查:肾脏B超可辅助评估肾脏结构及血流情况。
-
病理检查
- 肾组织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可明确肾脏病变类型,如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肝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等。
-
鉴别诊断
- 需与狼疮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前性氮质血症等疾病相鉴别,通过实验室指标及病理特征进行区分。
总结:肝源性肾损害的诊断需综合肝脏疾病史、肾脏损害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