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白质海绵状变性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具有明确的遗传性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
遗传模式
该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遵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若父母双方均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表现症状),子女有25%的概率患病,50%的概率成为携带者,25%的概率不携带致病基因。 -
致病机制
基因缺陷导致神经髓鞘形成异常,使脑白质呈现海绵状结构改变,进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已知相关基因位于染色体17p13-Pter区域。 -
遗传咨询与预防
对于有家族史的夫妇,建议通过基因检测评估胎儿患病风险,并结合产前诊断(如羊水穿刺)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
该病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但通过科学的遗传咨询和早期筛查可实现一定程度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