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外脓肿是一种较少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化脓性感染。以下是关于硬脑膜外脓肿的表现及相关信息的详细说明:
1. 硬脑膜外脓肿的定义
硬脑膜外脓肿是指脓液积聚在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感染性病变,通常由邻近感染灶(如中耳炎、乳突炎、颅骨骨髓炎)或头面部感染引起。
2. 临床表现
硬脑膜外脓肿的临床表现因脓肿的大小、位置及感染程度而异,具体症状如下:
(1)全身感染症状
- 发热:常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表现。
- 乏力、精神萎靡: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疲劳和精神状态不佳。
(2)颅内压增高症状
- 剧烈头痛:多为持续性、难以忍受的头痛,部位不明确,可能为全头痛。
- 喷射性呕吐:呕吐后头痛不缓解。
- 意识障碍:严重者可能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
(3)局部症状
- 颈部僵硬:颈部肌肉张力增加,活动受限或伴随疼痛。
- 局部肿胀和压痛:脓肿所在部位可能出现头皮发红、肿胀、触痛。
(4)神经功能受损
- 偏瘫或癫痫发作:脓肿压迫脑组织可能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语言不清或局限性癫痫发作。
3. 诊断方法
硬脑膜外脓肿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多种检查手段,具体包括:
(1)症状评估
- 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
- CT扫描:可显示颅骨内板下方低密度脓肿区域,增强扫描可见带状强化。
- MRI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脓肿的边界及邻近脑水肿情况。
(3)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
- 血培养:可能发现致病菌。
(4)腰椎穿刺
- 可测定颅内压并检查脑脊液成分。
(5)神经系统检查
-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和感觉等。
4. 治疗方法
硬脑膜外脓肿的治疗以手术和抗生素为主,具体包括:
(1)手术治疗
- 钻颅引流:清除脓液和感染灶。
- 感染灶清除:如颅骨骨髓炎的病灶清除。
(2)抗生素治疗
- 全身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防止复发。
5. 预后
硬脑膜外脓肿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密切相关。如果脓肿较大或感染严重,可能导致脑疝、脓肿破溃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尽快手术干预。
总结
硬脑膜外脓肿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全身感染症状、颅内压增高表现、局部症状及神经功能障碍。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和抗生素为主,预后良好,但需注意原发感染灶的彻底清除以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