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运动能力存在遗传倾向
研究表明,人类的形态特征(如身高)和部分运动素质(如最大吸氧量、脉搏等)受遗传影响较大。例如,中国男女铁饼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身高指数等指标对专项成绩的贡献率可达60%-85%。双胞胎研究显示,最大吸氧量、血乳酸浓度等生理指标的遗传性较为显著。 -
投掷项目的遗传性存在差异
部分研究指出,投掷类项目(如铅球、铁饼)的遗传性不如周期性运动(如跑步)明显。例如,子女与父母在投掷能力上的相关性较低,而跑、跳等能力则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性。不过,投掷运动员的爆发力、协调性等素质虽受后天训练影响较大,但遗传因素仍可能通过肌肉类型(如快肌纤维比例)等间接发挥作用。 -
选材需综合遗传与后天因素
投掷运动员的选拔不仅关注遗传潜力(如身高、臂展等形态指标),还需结合专项技能、心理素质和后天训练效果。例如,初选阶段会通过家系调查和遗传分析评估发育潜力,但最终成绩仍需依赖系统训练。
结论:投掷运动的遗传性在部分指标(如身高、生理机能)上存在科学依据,但整体能力更依赖后天训练与天赋的结合。若父母有投掷运动背景,孩子可能在形态或爆发力上具备优势,但仍需通过专业训练才能发挥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