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蠓虫叮咬后判断是否中毒,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评估:
一、中毒判断依据
-
局部症状
- 普通叮咬:皮肤出现瘙痒、点状红肿或小丘疹,通常无扩散趋势。
- 中毒反应:叮咬处出现明显水疱、大范围红斑水肿或出血性皮疹,可能伴随持续刺痛或皮肤溃烂。
-
全身症状
- 轻度中毒:出现头晕、局部肌肉酸痛或低热(低于38℃)。
- 重度中毒:持续高热(超过38.5℃)、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呼吸困难,甚至意识模糊或休克。
二、现场处理建议
-
基础处理
- 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避免抓挠。
- 局部涂抹丹皮酚软膏、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
就医指征
- 若12小时内出现全身性症状(如高热、呼吸困难)或局部组织坏死,需立即急诊处理。
提示:蠓虫叮咬后中毒概率较低,多数表现为局部反应。野外活动建议穿长袖衣物,携带驱虫喷雾预防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