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四类,需结合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反应特点进行观察:
一、颅内压增高症状
- 头痛
70%以上患儿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头痛,清晨或夜间加重,婴幼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或拍打头部。 - 呕吐
约70%-85%患儿有喷射性呕吐,与饮食无关,清晨多发,呕吐后可能短暂缓解。 - 视乳头水肿
部分患儿出现视神经萎缩,表现为视力模糊、视野缺损,严重者可失明。 - 头颅增大
婴幼儿颅缝未闭合时,肿瘤占位可导致头围异常增长,前囟膨隆,头皮静脉怒张。
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运动障碍
表现为肢体无力、步态不稳(如醉酒步态)或共济失调,小脑或脑干肿瘤尤为明显。 - 癫痫发作
约30%患儿出现局部或全身性抽搐,伴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等。 - 精神行为异常
包括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或情绪低落等。
三、内分泌异常表现
- 生长发育迟缓
垂体或下丘脑受累时,可导致身高/体重低于同龄标准,骨龄延迟。
四、其他特异性表现
- 颈部抵抗或强迫头位
后颅窝肿瘤患儿常出现颈部僵硬或特定体位缓解症状。 - 听力下降
听神经受累时表现为反应迟钝或耳鸣。
注:婴幼儿因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需重点观察异常哭闹、呕吐、头围增长等非特异性表现,建议出现上述症状时尽早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