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痢,也称急性细菌性痢疾(acute 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
病因
暴痢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饮食生冷不洁: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如未煮熟的蔬菜、水果、肉类等。
- 外感湿热疫毒之气:感受了湿热或疫毒之邪,这些邪气通过口鼻进入人体,蕴积于肠腑,损伤肠道脉络,导致气血凝滞,化为脓血。
- 脾胃受损:饮食不当或外感邪气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常,湿热内生,与疫毒之气交蒸于内,灼损肠道。
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后,具有侵袭力的细菌侵入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繁殖,造成炎症。细菌释放的毒素(如志贺毒素和类志贺毒素)具有细胞毒、肠毒素及神经毒作用,导致肠道炎症、腹泻、腹痛等症状。
临床表现
暴痢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 起病急骤:突然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
- 发热:体温升高,可达39℃以上。
- 腹痛:多为左下腹疼痛,可伴有里急后重感。
-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初为稀便,后转为粘液脓血便,量少,伴里急后重。
- 肛门坠胀: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 大便赤白相间:伴有脓血。
治疗
暴痢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抗菌治疗:使用抗生素治疗,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 对症治疗:根据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发热时使用退热药,脱水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等。
- 中医治疗: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如湿热痢使用清热燥湿止痢的药物,疫毒痢使用清热解毒止痢的药物等。
预防
暴痢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生冷不洁的食物,不喝生水,水果蔬菜要清洗干净。
-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
- 避免接触患者:在疾病流行季节,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 增强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